点击上图观看最新预告

         2023年,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及家庭教育相关政策,推广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家长、学校、教师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部关工委联合大通彩票、首都师范大学继续推出“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公开课。本节目自2020年以来已举办3年,累计收视超1亿人次,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热烈欢迎。本季节目共11期,邀请了23位家庭教育领域知名专家教授为您答疑解惑。欢迎各位家长积极参与留言哦!



       首先,家长要学会利用社会资源协同育人。作为家长,要意识到社会教育是为孩子发展提供的一个平台,通过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不仅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孩子各方面素质。其次,要完善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学校在育人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加强与家长沟通方面,希望学校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常态化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作为家长,在与学校沟通中,应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家校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二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要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家国情怀是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品质,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注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家国情怀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协同育人。从家庭的角度来讲,家长可以以身作则,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可以带孩子参观一些国家纪念馆、博物馆等地方,让孩子了解国家的历史,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家园社协同育人需要三方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家园社协同育人过程中,不同的主体享有相应的儿童教育权利,但所能担负的责任也是存在限度的,且在不同的场合中权责的发生也各有侧重,但对幼儿的教育以其中某一方为主时,其他主体就应该扮演好积极配合的角色。最后,基于儿童教育的专业性特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协同应该建构起幼儿园主动引领、家庭切实履责、社区积极协同的三角支撑关系。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点在“协同”。“协”是指家校社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协作行动;“同”是指统一,既统一到为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上,统一到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教育目标与任务上。家长作为学校的“同盟军”和“共同体”,需要协助学校做好亲子关系建立、创新思维培养、职业启蒙引导等工作;而社会则需要在舆论导向、优质社会资源课程化、教育服务市场优化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家长们需要拉近对青少年的期待与现实的距离。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需认真思考自己对青少年发展的期待,明确青少年发展的现状,拉近对青少年发展的期待与现状之间的距离。家长对青少年的期待与现状落差过大,容易产生亲子矛盾,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压力。


       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重视育人平台搭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搭建育人工作平台,有利于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育人平台,一是要明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提高家庭教育意识;二是把社区教育和劳动教育作为搭建育人平台的重要切口;三是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孩子在社会资源中进行社会体验教育。充分利用好社区中的自然资源和公共资源。社区中的自然资源和公共资源都可成为很好的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充分体验社会。幼儿园应把这种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陪孩子到这些地方参观学习。家长与老师之间如何有效沟通?家长和老师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一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沟通,家长与老师所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两者进行有效沟通时应换位思考,避免出现沟通错位。二是要做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家长要具备哪些协同育人能力?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家长要具备家庭教育能力和参与学校教育能力。家庭教育能力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养育子女的知识、观念和技能。参与学校教育能力是指当孩子上学后,参与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即具备育人氛围与学校一致的能力、与学校沟通的能力、参与学校倡导各类育人活动的能力、指导孩子学习或发展的能力、为学校提供志愿服务的能力、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能力以及知晓孩子成长规律的能力。学校如何提升家长协同育人能力?学校从促进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沟通手段等三个方面入手提升家长协同育人能力。家庭参与学校教育是增强父母对家长角色的认同、提升家长的自我效能、提供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即分享孩子在学校的信息、分享学校的制度或规则、分享传播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应充分依托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即教师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等,打造生动、形象的高效课堂。


       认识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的“叠加”现象。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中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发力,但“叠加”现象不容忽视。“叠加”现象忽视了三个主体功能之间的差异,没有“打配合”,过分强化、放大单一主体的功能。学校的主要功能是为孩子传递文化知识,使他们实现很好的学业进步,家庭则更多的是支持孩子们的品格发育和个性化兴趣培养。如果家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业训练方面,家庭的育人功能就和学校产生了“叠加”现象;如果把社会教育窄化为校外培训和补习,社会的育人功能和学校也产生了“叠加”现象。这种情况下,家庭、学校、社会虽然在育人过程中都在发力,但做的事是单一的、叠加的,给孩子提供的教育则是不完整的。合理利用博物馆云资源开展教育。对于家庭而言,博物馆开发制作的云上数字资源为孩子在博物馆外开展学习提供了可能和帮助。家长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孩子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在家里搭起一座属于自己的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是孩子找到兴趣的一个开始,通过博物馆推出的云讲解、云展览提前了解展览和博物馆,点燃孩子的兴趣。


       父母要重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是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孩子身心发展很快同时又不平衡,这个阶段是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自我认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青少年还没有形成自我统一性的认识,容易受外界影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二是从大脑发展来讲,儿童青少年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了,但大脑的“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善,其调节情绪的能力、应对问题的能力以及心理弹性都比较有限,在面临学龄段不断转化等带来的适应问题,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三是儿童青少年已不满足于物质需求,逐渐上升到心理层面的需求,对自我实现有更多的精神追求,但这些精神追求又比较难实现,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家长要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规律。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比较明显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家长们需要学习和了解。一个方面,在青少年期,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并基于他们的特点和孩子进行有益互动。另一个方面,家长们要及时掌握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并把亲子关系作为首要位置。


       防城港“三支队伍”乡村家校实践概况。在各级妇联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防城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合滩营中心小学创建了“三支队伍”乡村家校模式。“三支队伍”由来自本乡的“随喊随到”专家服务队、本村的“教子有方”家长榜样队和本校的“好爸好妈”学生点赞队组成。“随喊随到”专家服务队因地制宜开展“开小灶”结对帮扶个案服务、“流动式”田间课堂、“抽签式”互动教学等活动,非常实用,学生及家长乐于接受。“教子有方”家长榜样队,分享教子经验,邻里互助,互学互帮,可信可学,教育效果倍增,在实践中形成了“家事大家说”家庭民主会、“老少一起来”育子法以及“家庭荣誉时刻”家教典范表彰活动等做法。“好爸好妈”学生点赞队,利用升旗仪式和班会、家长会等时机,组织学生对父母的成功家教实例进行点赞,或通过拍摄展出家庭幸福瞬间、微电视、印发家教宣传册等方式给好父母点赞,既增进子女与父母的感情,又传播了科学家教知识和家教理念,“好家风我来传”成为孩子们欢迎的“晒”家风传家教活动。


       自2013年,弋阳县从学校自身改变开始,走出校门、走进学生家庭,向家长释放家校合作诚意,通过开展家校互访、建立校外互助小组、召开跨省家长会,构建“合伙人”式家校合作关系。家校互访,即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使家长全面客观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发展方向和前行目标,老师家长不再相互埋怨;校外互助小组,即根据学生居住区域和学生、家长意愿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至少有一个固定活动场所、至少有一名家长负责看护、检查,孩子的课外时间不再荒废。跨省家长会,即学校提前为每个学生录一段学习生活视频,将其带至学生父母工作地播放,同时将家长工作及生活情况拍一段视频带回来给孩子们看,家长孩子不再是“陌生的亲人”。


       2016年以来,青羊区通过做优政府主导、做强人才支撑、做深专业领航、做精课程载体、做靓培训提质、做实评价推动,构架“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教育统筹、社会参与、家庭主体、媒体服务”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服务新格局。开创了“两纳入一走进”全域统筹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即把家庭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学校办学绩效考核评估体系,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及社区。通过建机制、创基地、育队伍、抓科研、设课程、重培训、重评价、广辐射等举措,家庭教育取得显著成果。青羊理念:让教育回“家”。青羊区通过全域统筹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强化家校社的整体供给、精准供给、有效供给,深度促进学有良教与家有良教协同融合发展,真正让教育回“家”。

大通彩票版权所有
2017 大通彩票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62号|京ICP备京ICP备10056327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 
10056327

家长们需要拉近对青少年的期待与现实的距离。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需认真思考自己对青少年发展的期待,明确青少年发展的现状,拉近对青少年发展的期待与现状之间的距离。家长对青少年的期待与现状落差过大,容易产生亲子矛盾,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如何拉近对青少年发展期待与现状的距离,家长们要努力调整认识,做到合理的期待,做到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